如何保護“地球之腎”?我國這樣做

濕地被喻為“地球之腎”,具有涵養水源、調節氣候、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的生態功能。11月5日至13日,《濕地公約》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(COP14)在“國際濕地城市”武漢設主會場舉行,這是我國首次承辦《濕地公約》締約方大會。
“《濕地公約》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以‘珍愛濕地,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’為主題,這是我們對濕地這一重要生態系統的責任和情感,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,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堅定主張,也是全世界對美好未來的共同期盼!敝袊鐣茖W院法學研究所生態法研究室主任劉洪巖說。
我國濕地面積亞洲第一 分布廣類型多
當前,我國分布著多少面積、哪些種類的濕地?
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及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結果顯示,我國濕地面積約5634.93萬公頃,居亞洲第一位、世界第四位。自從1992年中國正式加入《濕地公約》以來,中國以全球4%的濕地,滿足了世界1/5人口對濕地的多種需求,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濕地保護道路。
“中國是全球濕地類型最齊全的國家之一,分布廣,類型多,區域差異顯著。根據我國濕地資源的現狀以及《濕地公約》對濕地的分類系統,共分沼澤濕地、湖泊濕地、河流濕地、近海與海岸濕地、人工濕地等5大類!眲⒑閹r說。
首創濕地公園保護方式 濕地城市數位居世界第一
這些年,我國是如何進行濕地保護工作的?
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,2012年至今,我國新增和修復濕地80余萬公頃,擁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、國家重要濕地29處,建立了濕地自然保護區600多處、濕地公園1600多處。目前,全球共有國際濕地城市43個。其中,中國擁有13個,數量位居世界第一。
據了解,目前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,總體水質呈向好趨勢,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進一步提高,分布有濕地植物2258種、濕地鳥類260種。
“濕地公園是我國首創的一種保護形式,獲得了國際廣泛認可。發展濕地公園,有利于解決當前濕地保護的難點之一——如何維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!眲⒑閹r說。
另外,我國針對紅樹林等重要濕地資源持續加大保護力度。例如,我國印發了《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(2020—2025年)》;COP14明確提出,在深圳市打造全球首個紅樹林保護交流合作的國際紅樹林中心。據了解,全球目前有341種受威脅物種以紅樹林為主要棲息地,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。
科學構建濕地保護制度體系 確立“四梁八柱”
濕地保護措施的實施落地離不開管理的頂層設計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不斷強化濕地保護,國家和省級層面累計建立97項濕地相關制度,初步形成了濕地保護政策制度體系,開啟全面保護濕地新階段。
10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、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《全國濕地保護規劃(2022—2030年)》提出,到2025年,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,濕地保護率達到55%,新增國際重要濕地20處、國家重要濕地50處。
今年6月1日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》正式實施,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立法保護,確立濕地保護管理頂層設計“四梁八柱”。
“這是我國第一次從生態系統角度進行立法!眲⒑閹r表示,濕地保護法在最大限度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同時,充分考慮了濕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續保護的現實需要,保護農業、養殖業等行業的合法權益,體現了生態環境立法的協調發展原則。
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譚光明在11月6日的COP14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下一步,中國將完善以濕地保護法為核心的法規制度體系,制修訂省級濕地保護法規,為濕地保護發展“保駕護航”。發揮河湖長制、林長制的重要作用,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制度,強化目標責任制考核。制定《國際重要濕地管理辦法》《國家重要濕地管理辦法》等管理制度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